冬至三九到,艾灸正当时
2017-3-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12月21日,农历11月23日,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又名‘阳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的到来,预示着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中医养生认为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
阳气初生时,就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需小心呵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人只有体内阳气充足,才能达到祛病延年益寿之目的。
怎么补养呢?而艾灸的作用正好是温阳补气、温经散寒,在穴位上施行艾灸,就是把初生的阳气稳固下来,使阳气逐渐壮大。
冬至灸补气散寒“治未病”
所谓“冬至灸”,是指在冬至这一节气,在身体的特定穴位施灸,可补充阳气,增加人体免疫力,随自然界阳气的提升,天人合一,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尤其适合老年人、反复感冒、或是平素虚弱多病而体质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效果。
艾灸节气灸是艾灸和时间疗法相结合,利用节气这个特定的时间,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选取不同穴位进行施灸的特殊方法。
具体操作:
在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每天下午5-7点肾经当令之时,艾灸为佳。
艾灸选穴: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太溪、关元、神阙、中脘。
艾灸时间:冬至加前后4天,共9天,的时间是从12月17日开始艾灸,至25日结束。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自冬至这天开始,我国开始进入九寒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每年“进九”的时间都不相同;“出九”之后,便是春暖花开时节。
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顺应天象进行“三九灸”。其中又以白天进行调理,效果最佳,因为白天人体穴位处于开放状态,气血通畅,有利于药物吸收,提高疗效。
“三九灸”是依据中医“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和“治未病”的理论,顺应四时气候特点,内病外治的一种特色灸法。
三九灸的理论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调,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而冬至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有极大的裨益。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的补充和巩固,与之配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增强体质、保健强身的功效。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年三九灸:
一九:.12.21(冬至日)~.12.29,取风门、肺俞、定喘;
二九:.12.30~.01.07,取大椎、厥阴俞、脾俞;
三九:.01.08~.01.16,取大杼、膏肓、肾俞;
四九(加强灸):.01.17~.01.25,肺俞、定喘、膏肓。
三九灸,适用人群1
调已病
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
调未病
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3
强身健体
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爱艾贴往期回顾⊙康邦集团年度盛宴即将杨帆起航!
⊙艾灸,让我们对雾霾不再束手无策!
⊙康邦爱艾贴做客广东电视台,抢占行业新高度!
⊙艾灸到底多久能见效?
⊙中国最牛的国际品牌是什么?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