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肥厚性咽炎与脾胃学说的关系

2016-11-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干燥,痒痛不适,异物感,经久不愈的一种慢性咽部疾病。咽科临床中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具有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等特点。

西医根据其病理特点将本病分为单纯性,肥厚性,干燥或萎缩性咽炎三类。

慢性肥厚性咽炎检查: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多个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咽侧索亦充血肥厚。

《内经》称为“喉痹”,《伤寒论》称“咽痛”,《中医耳鼻咽喉口腔科学》称“慢咽痹”。

咽为脾胃之外侯。二者在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变化上都有密切的关系。

A:生理上,咽具有吞咽的功能,是水谷和气体共同的通道,俗称“关隘”。

《灵枢一优患无言论》说:“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素问一太阴阳明论篇》说:“咽主地气”。其《诸风秘论》更明确指出:“咽主地气,属脾土”。

《诸病源候论》卷三十提倡“咽喉为脾胃之侯”说。

B:病理上,若脾失健运,则津液代谢失常,气血生化无源,咽失去濡养,故出现咽干隘痛,咽部肌膜肥厚不利。

总之,脾主升清,主运化水谷精微,与胃相表里。咽的功能有赖于脾的升清与胃的降浊功能的协调,即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津液才能上升,咽才得以滋润,功能方能出焉。

除了有咽干、痛痒、咯痰不爽、异物感之外,在临床中干老还总结出其他常见的几个症状可以帮助诊断:

1、胸闷在胸前及两膺,有闷塞感觉,叹息之后可宽畅片刻。此为宗气来源于脾,积于心中。

2、双侧颈部有牵掣痛尤以晨起最为明显。此为津血同源,津枯者血也虚,血虚难以荣经,经脉失养而致拘急不利。

3、咽部反射感晨起漱口刷牙,引起恶心呕吐。此为脾气虚弱,则胃气上逆。

4、偶有耳鸣,听力障碍,也有耳中憋气作闷者。这即李东垣所谓:胃气虚,耳目口俱为之病。

中医治疗:

干老对本病的治疗,亦重在补脾培土。方选参苓白术散,并加升清之品,如升麻、葛根、柴胡。如伴有咽部黏膜充血干燥,小血管扩张,即偏于脾阴不足,可合用沙参麦冬汤、增液汤、益胃汤,或加石膏,天花粉,芦根。如咽部黏膜淡红,痰涎清稀,为脾阳不足,亦温补脾阳,方选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

健脾化痰法用于脾虚湿阻,方取六君子汤加味,常用药:党参、白术、法夏、陈皮、桔梗、甘草、天竺黄、苏子、苏梗。

醒脾化浊法用于中州水湿不化,方取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常用药:白术、陈皮、霍香、佩兰。

西医解释:从现代解剖学看,咽部含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分支,并有三叉神经第2支,咽喉部感觉特别敏感,临近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均共同分布有迷走神经。故当这些脏器患病时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咽部异常感觉,还有研究为消化道炎症等不良因素刺激大脑皮层时,通过视丘下部,经延髓迷走神经核或脊髓影响副交感神经系或交感神经系,从而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咽部不适。

防范和调护:

进行适当体育锻炼、正常作息、清淡饮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通过增强自身整体免疫功能状态来提高咽部黏膜局部功能状态。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医院
白癜风能传染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hinatimecapital.com/byyzz/1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