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过敏性鼻炎这样用药的效果怎么样研究分
2021-8-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小儿过敏性鼻炎属于鼻腔黏膜变应性疾病,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表现。
由于患儿体质原因,在接触花粉、尘螨等元素后将产生致敏状态。
临床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采用糖皮质激素,短期疗效较佳,但就长远疗效而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在停药后复发性较为严重,并且长时间服用,会对患儿造成额外的损伤,使患儿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随着过敏性鼻炎的频繁发生,临床考虑将免疫疗法用于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采用脱敏治疗的方式使患儿肢体逐渐耐受,进而达到治疗效果。对此,以下研究将探讨舌下含服脱敏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医院年6月~年6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
对照组(常规过敏性鼻炎治疗,n=40)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介于4~12岁之间,平均(7.43±2.91)岁。
观察组(舌下含服脱敏治疗,n=40)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介于5~13岁之间,平均(7.99±2.45)岁。
两组患儿资料均衡可比。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协会审批,患儿及家属均对研究方案知悉并予以知情同意书签署。
1.2纳排标准
纳排标准:符合小儿过敏性鼻炎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家族哮喘病史;②对所用药物存在禁忌;③临床资料不完善;④拒绝参与。
1.3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方式,主要为患儿发放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或采用糠酸莫米松鼻雾喷剂50μg喷鼻进行治疗,1次/d,2个月后停用。
观察组采用舌下含服脱敏剂,即畅迪粉尘螨滴剂,需注意脱敏剂的剂量,首次不宜超过0.05mg,随后可根据患儿的耐受情况将药物剂量加大,剂量加大时需循序渐进,不可一次性增加过多,在加量过程中需注重患儿身体反应,避免出现不良症状,连续治疗2个月。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评测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分为三级评测指标;显效:患儿鼻痒、打喷嚏、鼻塞状况缓解明显,实验室检查结果呈阴性;有效:患儿鼻痒、鼻塞、打喷嚏症状缓解较好,实验室检查呈好转;无效:以上症状均无缓解,且伴随加重。
②症状改善:统计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鼻痒、鼻塞、打喷嚏时间长短。
③免疫功能变化:在治疗后抽取患儿空腹静脉血用于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包含CD4+、CD3+、CD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儿采用舌下含服脱敏剂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见表1。
2.2症状改善
观察组患儿鼻痒、流涕、打喷嚏症状缓解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见表2。
2.3免疫功能改善
两组在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测CD3+、CD4+无差异,治疗后均有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3。
3讨论
该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与患儿自身生活环境、身体状态、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环境的日益变化,小儿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状态。由于该疾病出现的临床反应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较为相符,故影响患儿治疗,导致出现咽炎,鼻窦炎或支气管炎等疾病。
小儿过敏性鼻炎受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下,导致鼻腔黏膜病变,临床常采用免疫疗法主抗炎药物进行治疗。
但由于前期临床疗效而言,此类药物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短期疗效较为理想,但就长期疗效而言,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因过敏性鼻炎受免疫细胞参与后,变成I型变态反应,与患儿体内腺体分泌或组胺释放有关,导致鼻塞以及流涕症状的发生。
临床常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进行干预,能对鼻炎带来较强的抗炎作用,缓解炎症引起的反应,但长期疗效并不理想。
对此,临床尝试将免疫脱敏疗法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式当中,就以往临床疗效而言效果较好。通过在患儿过敏性鼻炎非发作期进行舍下含服,可增强荷其机体抵抗力及对变应原的耐受力,降低过敏反应症状,进而达到缓解鼻痒、流涕、打喷嚏等情况,降低患儿痛苦。
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对观察者患儿应用舌下含服脱敏剂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对患儿疾病状态时间改善较强,可降低患儿痛苦。
此外,就免疫学功能检测指标显示均有所提升,表明将舌下含服脱敏治疗,用于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可使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上升,降低过敏性鼻炎对患儿机体的侵害,就此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反应,提高患儿免疫力。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将舌下含服脱敏剂加入治疗中,以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强化抵抗力,减少疾病复发,该方式具有较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本文章出自《中华养生保健》杂志文章《分析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效果》,作者:黄海云,刘晓玲,内蒙古自治医院耳鼻咽喉科。
注:文中数据略有删减
了解完整原文,联系《中华养生保健》
-,
或登录万方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