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处理
2017-4-1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一开始都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一摸孩子的头,或摸摸孩子的手心,觉得发烫,就认为是孩子发烧了,也不给孩子测体温,就赶紧给孩子吃药,这些认识和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1.什么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
小儿的正常体温:腋下体温是36-37度。
一般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热,39.1--40.4℃为高热,40.5℃超高热。
2.小儿发热的常见病因:
小儿发热的原因,90%以上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感冒”,包括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次下呼吸道的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再有就是一些肠道的感染和一些传染病的初期表现,如婴儿急症,水痘,猩红热等。
3.小儿发热的处理:
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一般体温不超过38.5度,不要急于应用退热药,可以给以孩子物理降温。下面介绍几种物理降温的方法:
(1)温水擦浴。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3~5分钟,使皮肤的高温(约39℃)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用稍凉的毛巾(约25℃)擦拭额头脸部。
(2)多通风,注意扇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家里有空调,维持房间温度与25℃左右,使孩子体温慢慢地下降,怕孩子受风关掉空调对正在发热的孩子来说是错误的。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3)如果孩子四肢冰凉又猛打寒战,则表示需要温热,这时要给孩子外加毛毯覆盖
(4)即使是在秋冬季节,对发热的婴幼儿也不能包裹太严,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甚至可以将宝宝身上的衣物解开,用温水(37℃)毛巾全身上下揉搓,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热量散出。
(5)多饮水。给宝宝喂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虚脱。水有调节体温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并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如果体温大于38.5度,就要考虑药物降温,如:布洛芬、退热栓。
小儿发热处理的几个误区:
误区1:婴儿发热就是有炎症,因此宝宝退烧的同时要配合消炎药。
很多家长理解的消炎药,医学上叫做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阿莫西林。抗生素的作用是抑制或杀灭细菌。而引起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热,80-90%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对比无效。此外,发热还可能是很多严重疾病的初期表现,比如伤寒、结核病、脑膜炎等。这时,就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而不是随意应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以造成病情延误、体内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等严重后果。
指导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
误区2:婴幼儿发热了要“捂汗”。
很多人认为发热后给宝宝捂汗,病就能好得快,这样的方法其实医学界并不推荐。实际上,小儿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包“蜡烛包”的方法不仅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影响散热,使体温骤升,甚至引起高热惊厥。
指导建议:正确做法是让孩子穿透气性好的轻薄衣服,如棉质服装。这样可以避免过热,利于散热,从而有助于保持婴幼儿的温度调节机制。还可以用毛巾进行温水擦浴,水分在蒸发时可以带走大量热量。
误区3:有的家长认为打针要比口服退热药效果好。
实际上目前使用的退热药主要是安痛定,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大,可引起虚脱、粒细胞减少。而输液常用药物是抗生素和抗病毒药,只是用于治疗引起发热的原发疾病,对发热并无直接作用。
指导建议:应给宝宝服用安全有效的退热药物。《发热指南》和WHO推荐用于儿童安全有效的退热济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其特点是退热迅速、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云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