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胃护脾十分重要

2017-9-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医学认为,四季养脾胃,足见脾胃保健的重要性。进入夏季,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问题很容易缠上脾胃虚弱的人。因此,护脾胃是我们夏季治病、防病的重中之重,它包括预防暑病、冬病夏治、补益养生三个方面。

暑湿攻击脾胃 容易导致食欲不振

进入伏天,“苦夏”就开始了。中医称的“苦夏”之“苦”,始于胃肠。人体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失眠。这是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暑气肆虐,时而暴雨,雨后潮湿的感觉会停留很久,暑、湿、热三气会影响人的食欲,从而也制造了“苦夏”。

暑、湿的攻击对象通常是脾胃。暑易耗气,湿易困脾,脾在体内的主要工作是运化食物、运送营养,一旦受到攻击,脾胃功能下降,就会导致气血不足,身体和其他器官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就会发生体力虚弱、食物消化不良,代谢的废物无法运送出去,出现食欲降低、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脾虚患者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想冬病夏治 必须有个强健的脾胃

冬为阴,夏为阳,虚寒性疾病如哮喘、慢性胃肠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关节痛等的发病特点常常是在冬季发作或加重,而在夏季缓解或消失。如果夏季在阳气升发之时对此类疾病给予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减少或减轻冬季的病症,这就是冬病夏治。常用的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贴敷、针刺、艾灸、埋线、刮痧、拔罐、内服温补药物等。

夏季虚寒性疾病病情较稳定,针对‘虚’采用‘补’、针对‘寒’采用‘热’的治疗方法,如内服温补药物以扶助正气、驱逐寒邪,外用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方法温通经络、散寒祛邪,都可以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好转,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然而,冬病夏治起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脾胃。脾胃功能差,运化不利,精华物质则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即使吃了再多的补品、药品,也不能被身体很好地吸收,就起不到应有的强身健体作用,这就是所谓的“虚不受补”。

因此,冬病在夏季调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健脾胃。调好了脾胃这个根本,使人体阳气充足,其他脏器就没有了虚寒的根源,才能有好转的基础,所谓“治病本”就是这个道理。

养脾护胃的秘诀1、只吃七分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本身脾胃功能差的人,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细嚼慢咽。

2、积极食疗

食欲欠佳时,鲜嫩生姜切片,浸泡在醋里,每天吃2-3片;当胃胀、恶心。便秘时,可吃一些山药、苦瓜、芦笋等。

3、按摩开胃穴

双侧太阳穴(额头两侧)、合谷穴(拇指和食指指根,虎口根部)、足三里穴(膝盖外下缘凹陷处向下移三指,再向外移一指处),按摩10分钟,有明目、醒脑、健脾、开胃的效果。

4、适量喝点药酒

药酒点有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作用。

5、早晚开窗

夏季胃口不好和体内消化代谢减慢有关,可早晚打开窗户通风,以散去人体周围的热气以及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6、户外运动

适当的户外运动能让人体的内脏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配合有节律的呼吸和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

(文章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芍药小编

题图设计:甘草小编

素材来源:网络韩吾祥医生

审核修改:杨仲英孙铁

韩吾祥

主任中医师

擅长治疗心悸、失眠、头痛、眩晕、耳鸣、肝胆、胃肠、甲状腺、血脂异常、过敏性咽炎、鼻炎、过敏性皮炎、痤疮、荨麻疹、湿疹等。

坐诊时间

一门诊:周六上午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北京最好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hinatimecapital.com/byyyw/6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