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烦躁地拉扯耳朵当心是得了中耳炎
2025/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急性中耳炎是儿童最容易得的疾病之一,发病率很高,而6个月到2岁的宝宝最容易患病。如果得了中耳炎后不彻底治疗并定期复查,容易复发,演变成慢性中耳炎,会影响宝宝的听力和语言发展,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耳聋。宝宝为什么会得中耳炎?人的耳朵按部位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如下图所示。中耳位于中间,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强声波,将声音传到内耳。中耳内部并不是密闭的,它通过咽鼓管与咽部连通,而咽鼓管异常就是导致中耳炎的关键。当宝宝咽部有感染(比如普通感冒、流感、鼻咽炎、扁桃体炎等)时,炎症可以蔓延进入咽鼓管,进而蔓延到中耳引起中耳炎,炎症还会造成咽鼓管堵塞,从而加重中耳炎。由于宝宝的咽鼓管比成年人更短更直,位置更水平,咽喉部分泌物更容易经咽鼓管反流进入中耳,所以比成人更容易得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有哪些表现?1、发热感染后大多会发热,体温会超过38℃甚至更高。2、耳朵异常由于中耳炎症会引起耳痛,小宝宝会不停地挠耳朵、揪耳朵,同时还会变得比平时更爱哭闹、烦躁不安、睡眠突然变差。大孩子可能会告诉你,他耳朵痛或头痛。如果中耳炎影响到听力,宝宝对声音的反应能力会下降,家长要用比平时更大的声音叫他,他才会有反应。有液体从宝宝耳朵里流出。3、失去平衡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也是人体维持姿势平衡的器官,所以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平衡性,导致他出现头晕、走路不稳、易摔跤的表现。急性中耳炎如何治疗?1、使用抗菌药物目前中耳炎主要的治疗方案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要按照医嘱服用足够的疗程,不能因为症状好转而随意停药,以免复发。2、缓解耳朵疼痛家长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耳朵上,帮他减轻耳痛。也可以给他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来缓解疼痛,但服药量要根据药品说明书进行计算。3、正确应对中耳积液急性中耳炎好转后的几个月内,宝宝可能会有中耳积液,会因此感到耳朵不舒服、耳朵发胀或者有轻度听力下降的情况。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家医院复查。如果存在中耳积液,要一直定期复查直到积液消退完为止。每次复查时,医生除了会检查宝宝耳朵积液的情况,还会检查他的听力、语言、认知的发育情况。75%的宝宝的中耳积液会在3个月内自行吸收,听力恢复,不用治疗。而药物对于消除中耳积液效果并不好,家长不要随便给宝宝使用药物。如果宝宝出现听力下降、语言认知发育迟缓,可能要通过手术把中耳液体引流出来。如何预防中耳炎?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护理上多注意下面这些事,可以减少宝宝得中耳炎的风险。1、不要让宝宝完全平躺着喝奶如果让宝宝完全平躺着喝奶,奶汁容易逆流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所以在给宝宝喂奶时,建议把他的上半身抬高一些,特别是吃奶瓶的宝宝更应注意,要让他斜着上半身吃。并且喂完奶后,最好把宝宝竖着抱起来拍背半小时再放下,避免奶从胃里反流出来。2、尽量给宝宝喂母乳母乳中含有能抵抗感染的免疫成分,可以预防耳部感染,所以建议妈妈尽量给宝宝喂母乳,而不是喂配方奶粉。3、不要过度使用安抚奶嘴使用安抚奶嘴可以帮助宝宝入睡,但如果长期使用,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原从鼻咽部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进而引发中耳炎。因此,建议不要频繁给宝宝使用安抚奶嘴。4、避免让宝宝吸二手烟宝宝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下,容易患中耳炎。建议家长要尽量戒烟,至少不要在室内抽烟。5、其他注意事项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疾病流行季节戴口罩等。给宝宝接种肺炎疫苗,也可以降低中耳感染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