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消化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盘点丨梅斯医述
2021-7-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bdfyy/zjdy/导语:小M为您精选消化领域最新研究热点。
来源:梅斯医学
消化科包括消化内科和消化外科,医院为了诊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置的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以及腹膜、肠系膜、网膜等脏器的疾病。消化科常见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腹泻、肠炎、肠结核、慢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胰腺炎、胰腺癌、消化道出血等。白驹过隙,时间过得好快,不经意间10月份已经结束,本月消化科又有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小编带你一起来梳理一下!NEJM:胃底折叠术治疗PPI难治性胃灼热
doi:10./NEJMoa
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后仍存在持续烧心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可能有多种潜在的临床原因,减少反流药物(如巴氯芬)、抗反流手术或神经调节剂(如地普拉明)抑制内脏超敏反应是潜在的治疗手段。在退伍军人事务(VA)中心,接受胃肠病临床治疗的PPI难治性胃灼热患者参与研究,患者每日2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持续2周,对持续烧心的患者进行内镜、食管活检、食管测压和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对于反流相关的胃灼热患者,随机进行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药物治疗(奥美拉唑+巴氯芬,并根据症状增加地昔帕明)或对照治疗(奥美拉唑+安慰剂)。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治疗成功,即1年胃食管反流病(GERD)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评分(0-50,评分较高,症状更糟)下降50%或更多。研究共纳入名患者,平均年龄48.5岁。术前检查排除例患者:42例在2周奥美拉唑试验中症状有缓解,70例未完成试验程序,54例因其他原因被排除,23例为非GERS疾病,99例有功能性烧心。78名患者参与分组,手术组(18/27,67%)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药物治疗(7/25,28%)或安慰剂组(3/26,12%)。研究认为,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改善PPI难治性胃灼热的最有效手段。NEJM:肠内喂养与早产儿神经发育障碍无关
doi:10./NEJMoa
观察研究数据显示,早产儿肠内喂养量增加速度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与迟发性脓毒症的风险相关。近日研究人员就肠内喂养量增加速度与神经发育不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极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参与研究,随机每天奶增量30毫升每公斤体重(快速增加组)或18毫升每公斤(缓慢增加组)。研究的主要终点为24个月无中度或重度神经发育障碍情况下存活。次要结果包括证实或怀疑迟发性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脑瘫。名早产儿分配至快速增加组,名早产儿分配至缓慢增加组。名快速增加组以及名缓慢增加组早产儿达到主要终点(65.5vs68.1%,rr=0.96)。名快速增加组以及名缓慢增加组早产儿发生迟发脓毒症(29.8vs31.1%,rr=0.96),70名快速增加组以及78名缓慢增加组早产儿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0vs5.6%,rr=0.88)。研究认为,早产儿或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喂养量增加速度与神经发育障碍无显著相关性。LancetOncol:采用人工智能检测上消化道癌症
doi:10./S-(19)-0
上消化道癌症(包括食道癌和胃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利用深度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平台在医学成像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上消化道肿瘤领域的应用仍十分有限。现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临床内镜的影像数据,开发和验证胃肠道人工智能诊断系统(GRAIDS),用于诊断上消化道肿瘤。本研究是在中国6医院进行的多中心、病例对照、诊断性研究。纳入年满18岁的经病理学证实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且要求具有标准白光的内镜图像。医院的图像按8:1:1分为开发GRAIDS的训练队列和内部验证队列,以及评估GRAIDS表现的外部验证队列,另5家医院的图像作为额外的外部验证队列。共计位个体的张内镜图像被用于开发和检验GRAIDS。在内部验证队列和前瞻性队列中,诊断上消化道癌症的准确性分别为0.(95%CI0.-0.)和0.(0.–0.);在5个外部验证队列中,准确性浮动在0.(0.-0.)和0.(0.-0.)之间。GRAIDS的诊断灵敏度与内镜专家的相近(0.vs0.,p=0.),且优于内镜医生(0.,p0.)和内镜实习生(0.,p0.)。GRAIDS、内镜专家、内镜医生和内镜实习生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5%CI0.–0.)、0.(0.–0.)、0.(0.–0.)和0.(0.–0.),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95%CI0.–0.)、0.(0.–0.)、0.(0.–0.)和0.(0.–0.)。GRAIDS在检测上消化道肿瘤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与内镜专家相近,优于非内镜专家。该医院提高上消化道肿瘤诊断的有效性。Nature:真菌通过激活MBL促进胰腺癌发生
doi:10./s---2
细菌性营养不良伴随着结肠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的癌变,并且最近发现其与胰腺导管腺癌(PDA)的发病机理有关。但是,研究人员尚未明确将真菌基因组与肿瘤发生关联起来。最近,研究人员发现,真菌从肠腔迁移到胰腺,与PDA的发病机制有关。与正常的胰腺组织相比,在患有PDA的人和小鼠模型中,PDA肿瘤显示出约3,倍的真菌增加。基于α-和β-多样性指数,PDA肿瘤的真菌组的组成与肠道或正常胰腺的组成不同。具体而言,渗透PDA肿瘤的真菌群落明显富集了马拉色菌,且在小鼠和人类中都保持一致。在PDA的缓慢进展和侵袭性模型中,真菌基因组的消融对肿瘤的生长具有保护作用,并能阻止马拉色菌属物种的繁殖。研究人员还发现,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连接(与真菌壁的聚糖结合以激活补体级联反应)是致癌性进展所必需的,而瘤外区MBL或C3缺失,或C3aR敲低的肿瘤细胞均对肿瘤生长具有保护作用。此外,在Mbl-(也称为Mbl2)或C3缺陷型小鼠中,对真菌基因组的重编程不会改变PDA的进程。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致病真菌通过激活MBL来驱动补体级联反应,从而促进PDA的生长。Nature: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中体细胞突变的情况
doi:10./s---y
已有的研究显示,大肠腺瘤序列提供了一个范式框架,可以用于理解随后的体细胞遗传变化和随之而来的导致癌症的克隆扩增。但是,与大多数癌症类型相似,至今为止,我们对大肠肿瘤改变最早阶段(可能发生在形态正常的组织中)的理解仍然相对有限。最近,研究人员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了来自42个个体的数百个正常隐窝,揭示了多个突变过程的特征:其中一些突变是无处不在并且是连续的,而其他突变则仅在某些人,某些隐窝或生命的某些时期被发现。在中年人的正常结直肠隐窝中,大约1%存在可能的驱动程序突变,这表明腺瘤和癌是在形态学正常的结直肠上皮细胞上普遍发生的肿瘤改变过程中出现的罕见结果。相对于正常细胞,结直肠癌表现出显着增加的突变负担。对正常结直肠细胞进行测序可提供有关癌症基因组和克隆进化的定量见解。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癌风险因素研究
doi:10./j.gastro.2.1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H型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后非近端胃腺癌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以确定治疗和根除如何影响癌症风险。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从退伍军人健康管理局收集了名患者(中位年龄,62岁;92.3%男性)的数据,这些患者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期间被诊断为H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究的主要结果是H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30天或更长时间诊断远端胃腺癌。发现H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5年、10年和20年的累计癌症发生率分别为0.37%、0.5%和0.65%。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包括:H型幽门感染时年龄较大(危险度比1.13)、黑人/非裔美国人(2.00)、亚裔(2.52)、西班牙裔或拉美裔(1.59)、吸烟史(1.38)以及性别(女性患胃腺癌的风险明显低于男性,SHR,0.52),同时根据血清抗体阳性检测H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患癌的风险也降低(SHR0.)。H型幽门螺杆菌感染而接受治疗后,患者胃癌的风险仍有增加(1.16),但经治疗证实根除H型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的风险(0.24)。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少数民族和烟民的胃癌风险显著升高,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且仅在根除成功后可降低风险。Gut:亚太胃肠病学会和亚太消化内镜学会粪便微生物移植共识
doi:10./gutjnl-2-
粪便微生物移植(FMT)潜在的微生物基础、治疗结果的预测因子和活性成分尚不清楚。近日国际专家小组考察了FMT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关键因素。专家组对FMT文献进行了系统检索,并对FMT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为期1天的圆桌讨论。16名专家召集并讨论了以下五个问题:(1)供体和受体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参数在FMT中的作用;(2)评估微生物群变化的方法;(3)FMT的Keystone物种和微生物预测因子的概念;(4)受体分布和抗生素预处理对FMT植入和维护的影响;(5)FMT制剂和递送的新发展。专家组认为,FMT的可变结果与受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差异有关,同时可能与供体相关和受体相关的生理和遗传因素有关。供体肠道微生物群的分类组成可能影响FMT在复发性梭菌感染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疗效。FMT不仅改变了细菌的组成,而且建立了肠道真菌、病毒和细菌之间的跨域平衡,以促进微生物稳态的恢复。FMT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行研究,以鉴定在不同疾病患者中具有特定作用的微生物成分。专家组认为,在对不同疾病的治疗前景进行评估之前,FMT需要优化。这一结论为未来FMT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Gastroenterology:Dupilumab治疗嗜酸性食管炎
doi:10./j.gastro.2.09.
嗜酸性食管炎(EOE)是一种过敏原介导的炎症性疾病。抗白细胞介素4(IL4)受体的人单克隆抗体Dupilumab可治疗过敏、特应性和II型炎症性疾病。近日研究人员评估了其在EOE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次研究为II期临床研究,成年活动期EOE患者参与研究,随机接受每周皮下注射Dupilumab(mg,n=23)或安慰剂(n=24),持续12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创伤吞咽障碍治疗评估得分变化(SDI-PRO),同时评估患者EOE组织学特征,食管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EoE组织学评分、内镜可视化特征、食管扩张性和安全性。基线参与者平均SDI-PRO得分为6.4。Dupilumab治疗组中,10周时SDI-PRO得分减少3.0,安慰剂组减少1.3。12周时,Dupilumab组高倍镜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86.8,较基线减少.1%,EoE-HSS得分较基线下降68.3%,内镜可视化特征得分较基线下降1.6,食管扩张率较基线增加18%。最常见的Dupilumab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注射部位红斑和鼻咽炎。研究认为,Dupilumab可改善活动期嗜酸性食管炎患者吞咽困难、疾病的组织学特征以及不正常的内镜特征。BMJ:粪便免疫化学检查、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结肠癌筛查方案差异研究
doi:10./bmj.l
近日研究人员公布了MISCAN-Colon临床研究结果,该研究为期15年,考察不同结肠癌筛查方案的风险收益。研究在挪威开展,纳入50-79岁受试者,接受4种结肠癌筛查方案--两年或一年一次的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单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检查--或不筛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发病率、负担和危害。15年间,50-79岁人群,接受每年一次FIT或单次结肠镜检查后的结肠癌风险为3%,每1患者结肠癌死亡减少6例,单次乙状结肠镜或每2年1次FIT减少每1患者结肠癌死亡5例。结肠镜、乙状结肠镜、每年FIT减少每1参与者结肠癌事件的次数分别为10,8和4次,每2年FIT减少1次。严重伤害事件最低的为每2年FIT,每1参与者为3次,最高为结肠镜的5次,年龄越高,参与者受到伤害的风险增加。研究认为,主流的结肠癌筛查方案对降低结肠癌死亡率的效果相近,相比于粪便免疫化学试验,肠镜等影像学方案对降低结肠癌事件风险的效果更为显著。Gastroenterology:低FODMAP饮食与IBD患者症状缓解
doi:10./j.gastro.2.09.
有限的证据表明低可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和多元醇(FODMAP)的饮食可以减轻静止期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肠道症状。近日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考察低FODMAP饮食对静止期IBD患者肠道症状、肠道微生物群和炎症循环标志物的影响。52名静止期克罗恩病(CD)或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参与研究,受试者随机接受低FODMAP饮食(n=27)或对照饮食(n=25),持续4周。采用问卷的形式评估参与者肠道症状和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在基线和试验结束时采集粪便和血样,对粪便微生物组分组成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进行了亚基因组测序和T细胞表型分析。结果显示,低FODMAP组有较高比例的患者报告肠道症状得到充分缓解(14/27,52%),而安慰剂组缓解比例较少(4/25,16%)。低FODMAP组IBD严重程度评分减少较多(平均减少67vs安慰剂组34),但不显著,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得分较高(81.9vs78.3)。低FODMAP组粪便青春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和普氏粪杆菌的丰度高于安慰剂组,但组间微生物多样性和炎症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低FODMAP饮食可改善静止期IBD患者特异性症状评分。▼80%专业医生都在用梅斯医学APP▼改善医疗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