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基本知识普及2015051

2016-10-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孩子咳嗽发热,该不该马上就医、吃药、输液?焦虑不安大多来自于对疾病的无知和恐惧。父母应该做的,是掌握一点关于孩子用药与输液的常识,做到心中有数。

年5月16日,在张江镇政府会议厅,同济医院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30年的谢晓恬教授给我们做了广泛全面的儿童用药知识普及。

谢教授从儿科与成人的区别讲到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呼吸道感染;从疾病的分类,症状讲到防治原则;还详细列出了父母就诊前的准备工作,最后又详细的阐述了儿童用药的注意事项,很多家长都觉得受益匪浅。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生长发育快,另外又受到生长发育阶段的限制,不会或是不能准确表达病情,而且不肯配合医生就诊,这都增加了医生的就诊难度,医生只能根据家长的描述结合临床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病情。

儿科的疾病也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儿科大多是感染性疾病,其中80-90%又是呼吸道感染;儿科很多都是急性起病,不像成人,大部分是慢性病;儿科的疾病大部分都是能治愈的,而成人,很多只能缓解疾病的严重程度。

我们都知道,儿科的疾病变化快,不及时治疗容易有并发症,比如普通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成支气管炎和肺炎,还会有中耳炎、腹泻病、高热惊厥等,更严重的,如果是重症呼吸道感染,还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呼吸道感染是儿科的主要疾病之一,展了儿童疾病的80-90%,它是指呼吸道受到各种病原体感染。以环状软骨为界,谢教授用一张图表清晰的向家长们展示了上下呼吸道,指出,儿科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主要有:鼻咽炎、扁桃体炎、咽峡炎、喉炎;而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和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常见感染病原体是细菌、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

为什么儿童非常容易得呼吸道感染疾病呢?大家都知道,母亲怀孕时给予宝宝的抗体,六个月后就消失了,在后期的成长过程中,宝宝需要时间慢慢建立自己的免疫体系,但要真正能建立自己完善的免疫体系,一般要到两周岁,所以在这个空缺时间段,宝宝的免疫力是比较低的;第二,由于生活经历短,每次都是首次接触病菌,加上前面提到的宝宝免疫力不健全,宝宝的呼吸道又存在明显的结构缺陷,这些都宝宝很容易呼吸道感染的真正原因。

再来看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和成人的区别: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发烧的比例高,变化也快,孩子小,呼吸道感染后如果不及时控制,很容易转成肺炎,还可能伴其他部位症状如呕吐、腹泻、皮疹等;感染初期,病毒感染多见,但由于儿童本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很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而且“上感”易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

在普及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谢教授又帮家长们归纳了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发烧最常见,儿童的界定是指持续的口表温度大于37.5℃或肛表大于38.0℃,口表温度低于38.0℃称为低热,如果高于39.0℃就是高热了,温度的高低对用药是很重要的依据,谢教授强调,最准确的测定是肛温,不提倡用腋温作为判断依据,因为这个很不准。流鼻涕,咽痛,咳嗽咳痰和声音嘶哑也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不同症状往往提示不同的感染部位,这些需要医生来判断,比如,咳嗽,如果有痰,往往意味着下呼吸道感染,至少是气管炎,黄痰,多有细菌感染。

更重要的,谢教授非常仔细的讲述了治疗的三大原则。

第一)及时发现、早期就诊、准确治疗:治疗越早,病程越短,疗效就会越好。这个原则适合所有的疾病治疗。

第二)关于用药,一定要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每次患病,疾病性质都有可能不同,所以药物标准剂量各异,随宝宝年龄和体重增长改变,用药剂量一定要做相应调整,更重要的,许多儿童慎用或禁用的药物,家长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家长一定要坚持治疗,适当复诊,直至痊愈(以免反复)。

另外,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也一定要重视家庭护理,保证做到以下几点:

尽量多休息,上学儿童最好休学;

饮食清淡、适当多饮水呼吸道感染并不是营养不良引起的,所以不需要大补;

适当穿着,一般情况下,比成人多一件衣服就好;

保证空气流通,避免受寒或直接吹风;

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疗效,如果用药有效,那么可以继续原来治疗,直至痊愈,如果2天用药无效或是病情加重或有新症状出现,一定要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谢教授给家长也分享了长期积累的宝贵经验:

为保证就诊及时有效,谢教授强调,家长一定要做好就诊前的准备工作,在宝宝症状可见情况下,可以向医生正确描述病情,如症状、表现、药物过敏史;

家长还要学会预先处理一些症状,如有中度以上发热(口表38度以上),先口服退热药;就医过程中,宝宝的合理穿着也非常重要,一般情况比大人多一件衣服就好,而不是里三层外三层的给病人包的很严实;

另外,家长出门前一定要带好“门诊病历本”以及本次患病外院化验单、配药发票这样的重要资料;

如果必要,也要妥善保存异常排泄物如稀便、呕吐物、痰液等,因为宝宝的特殊性,还必须随身携带好以往孩子的口服药品,包括奶瓶、尿布、毛巾、杯子、手纸等等。

就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谢教授和我们分享了以下几点:

按时接种:

关于接种,谢教授特别强调,收费疫苗不推荐,进口疫苗不推荐;

科学喂养:

六个月前尽量母乳喂养,保证宝宝营养均衡,避免缺钙、缺铁、肥胖;

家庭卫生:

家长不随意咳嗽、喷嚏、吐痰,勤洗手、室内禁烟、不养宠物,有病及时就诊,相对隔离;

生活习惯:

室内空气新鲜、不去人多的地方如大型超市,避免接触患者。

关于疾病认识上的误区,谢教授也做了详细阐述:

第一,不要依赖提高婴儿抵抗力的药物,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呼吸道疾病预防类药物,但“牛初乳”制剂可以适当使用,和母乳相似,牛初乳中也会有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东西比如免疫球蛋白,可以适当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

第二,不要认为吃药一定不好,孩子有病拖延会延误诊治,疾病加重,病程延长,对抗生素一定要有正确认识,细菌性感染疾病是一定要用抗生素配合治疗的,所以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必要的。

第三,不要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大家应该知道,用于清热解毒的中成药主要就是通过排便达到疗效,使用过度会导致宝宝腹泻,而且中成药大多是复合制剂,针对性不强。静脉输液的中药,使用更值得商榷。

第四,不要轻信保健品:绝大多数保健品对于儿童毫无意义,性价比差。保证儿童营养均衡更有意义。

第五,盲目相信微量元素检测也是不科学的,铁,血液中的铁不能代表体内总铁含量,轻度缺铁者血铁正常;钙,血钙也不能代表体内总钙含量,更不能代表骨骼里含量,另外,体内铅含量增高并不等同于铅中毒;锌和镁检测更是无稽之谈,城市儿童不缺锌缺镁,除非严重营养不良。中华医学会儿童分会的调查结果,中国的儿童40%是缺铁的,10%达到缺铁性贫血,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第六,不要误以为混合制剂“好”,其实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铁和钙是要分开补的,补铁必须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钙的消化吸收要D3的帮助,两者同时补肯定影响吸收。事实上儿童缺什么补什么更好。

最后,谢教授又重申了用药的一些基本知识,总结如下:

关于剂量:

对于西药,儿童用药是按公斤体重计算的,中成药则按岁数来计算;

关于剂型:

我们一定要选择适合儿童的,比如儿童专用糖浆、混悬液、冲剂、针剂等;

关于质量:

请相信医院配药一定是安全有效的,不用太多担心。

关于口服药物一定要注意药品的有效期,打开后要根据要求妥善保管;服药一定要定时、定量、混悬液一定要摇匀;服药一定是温开水,而不是为了迎合宝宝用牛奶或浓果汁、饮料等,这样会影响药效;正常服药时间是餐后20-30分钟,切忌过饱;如果药后呕吐是在30分钟内,可以观察呕吐物、并考虑重复给药,一般超过30分钟呕吐,就不用重复给药了。

关于退热剂:

发热本身是身体抵抗病原体的功效,适当发热,是杀死体内有害细菌的一种方法,另外也增加体内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康复;另外,体温的高低和疾病严重程度不成正比;退热药物,仅为退热,无疾病治疗作用,所以宝宝体温到了一定程度,退热剂一定要用上,服药原则是,口表大于38.0℃(肛表38.5℃)。

关于剂型:

最常用的是混悬糖浆,如泰诺林(温和)和美林(较强),用前一定要摇匀,额部贴剂只是辅助降温,如果高烧不退就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肛门栓剂和退热针剂,另外要注意多饮水,宽衣,避免吹风,家长还要随时观察孩子体温变化、全身情况。

关于抗生素:

仅用于细菌感染。单纯病毒感染,一般是在呼吸道感染早期有发热、流涕、咽痛、轻咳症状,一般无痰、宝宝精神食欲都可以,病毒感染一般可以自愈,正常不超过一周,病毒感染因为儿童免疫力降低,会继发细菌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发达国家常见病原体为病毒,但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主要还是细菌和支原体。中华医学会《儿童肺炎诊疗指南》提到,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退热、止咳)、和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hinatimecapital.com/byycs/1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