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人故事谜家你的名字,是万物静默如谜
2019-1-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第一次看到手作品牌“谜家”两位创始人——小少和阿迷的照片,很多人都会被深深吸引,原因绝对不是“颜值”那么简单,而是一眼就能感受到两人之间那份难得的默契。
先来说说她俩的故事吧!
小少有个极其懂生活的姥姥,她是个农村老太太,不怎么光滑的水泥墙上总是贴满了她自己做的剪纸、碎布头做的拼花、收集的糖纸做的各种小人儿……即使是最农忙的时候,姥姥也会在歇口气的功夫里随手折根草编出个活灵活现的蚂蚱。小少就是被这样的人带大的,“我可没有她这样的巧手和巧心思。”
不过一向主张“能自己做就尽量不买”的小少也着实做出了不少东西:手账本、不织布饰物、简易小家具,或编织几个小草垫晒萝卜干,或是用废木料做一点小筷架。所以,当她做出第一个坠子放在朋友圈的时候,立刻就得到了很多朋友的认同:“你会做东西,又是学设计的,不如来点原创手作?”
这个想法在遇到阿迷后就像花骨朵遇到春天的南风,一旦催发便不可收拾。其实两人跟许多网友一样都是在网络论坛相识的,神奇的是,兴趣爱好竟能达到“同呼吸共命运”一样同步。阿迷是做室内设计的,在小少看来,她就是是一个谜一样的女子——哦不,阿迷是一个做事非常非常认真的人,思维缜密,沉稳理性,正好与小少的天马行空形成互补。四年前,阿迷来北京找小少,殊不知这一来就是“羊入虎口”,被小少摁在了北京,随后一起生活、共事、奋斗,一个山东姑娘,一个湖南妹纸,就这样一拍即合做起了工作室,起名“谜家”。
工作室成立伊始,两人也曾争论过用谁的名字,结果阿迷赢了。所以从名字开始就注定这是个开(随)心(意)的小事业……“我们的发心很简单,希望远离半夜下班的疯狂的工作节奏,远离所谓的成功学与厚黑学,甚至远离那些告诉我们‘越努力越幸运’的鸡汤,只想痛痛快快地玩,晃晃悠悠地乐。”
她们决定一起来跟再常见不过的木头做游戏,“木头看似脆弱,经不起火,经不起泡,却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时间留下的不是沧桑和腐朽,反而是愈发清晰的纹理和人本身温度油脂滋润过的颜色,人类的自作聪明在木头看来更像是雕虫小技。”谜家最初的灵感来自国外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以及达人用它们做出来的美物,于是开始试探着做些日常使用的勺子盘子砧板,当时并没想过以后会以饰品设计为主。
直到年情人节的前一天晚上,小少拿了一块紫光檀的下脚料用锉刀磨,磨出了一个看似对称又不规则的形状,打磨完成后配上一颗红豆,竟然被赞爆了朋友圈。“此后几天,我们又陆续做出一些木头跟其他材质结合的挂饰,然后发现做饰品比做日常木器能有更大的成就感,因为最后打磨出来的成品很可能跟最初设想的样子完全不同!”这种根据木头形状、纹理边做边调整设计走向的尝试让两人感觉有趣而有意义,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去画设计图、去试验,收集各种可以跟木头结合的材质:珠子、石头、干枯的小树枝,甚至是做饭时候不小心洒出来的小米绿豆……“谜家”慢慢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看似乐趣无穷的木作,其实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艰辛。最直观的就是双手曾经的细皮嫩肉经过长期木作开始变得粗糙,有木友在看到照片中小少的手后甚至惊呼“一直以为你是女的,没想到是男的”,让她哭笑不得。木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粉尘,会造成嗓子不可逆的伤害,一开始做的时候不注意戴口罩,造成慢性咽炎,医院做雾化。然而两个女生对自己选的这条路从未动摇过,”因为它给予我们的远比一份工作要多得多,做的时间越久,越发现木头真的是大自然对人类最慷慨的馈赠,它可以引导你走向一个更深沉更广阔的世界,千变万化,而又波澜不惊。”比如最近两个小伙伴就在试验木头与更多材质的结合,做了很多树脂与木头相亲相融的饰品,“树脂作为植物组织的代谢产物,在光的折射下分外妖娆。树脂与树二者相互汲取,相互成就,是我们灵感的来源。以后还想尝试与漆和金属的搭配。”
在小少和阿迷的心目中,生活美学,美在“生活”二字:匆匆忙忙走在上班的路上,看到自己和伴侣的影子刚好重叠成一个有趣的形状;炒一盘绿油油的小菜的时候,加几片不爱吃的胡萝卜调一下色;中午的阳光透过盛了半杯水的玻璃杯,在深色茶几上留下一条条的彩虹……她们都是温和的人,不急不躁,喜欢把星星点点的微光藏在作品里,像是收藏了一种欢喜的静默;她们都是随遇而安的人,习惯于在喧闹的大城市做两个安静的小人物,每年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出去走走看看,回到木头的故乡——自然,从落叶、星辰、日光中观察细微的变化。她们所希冀的理想生活是有个小院子,搭起葡萄架,种满蔬菜,养几只母鸡,捂起耳朵闭起眼睛做些不计酬劳的事情,把喧哗与骚动挡在墙外……这是条漫长的路,而指向终点的过程,无疑是专注于手指,兴趣盎然地记录这些时刻与心情,手头上每日的充实让人的精神空前饱满,而万物静默如谜的力量也深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