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艾灸走起补阳最佳时机
2017-3-2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唐·杜甫《小至》
”节气
「冬至」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冬至时阴阳交替最具有养生意义。民间有"冬至进补,春天打虎"的养生谚语。冬至是一年阴阳交替循环的节点,如果此时保养不好,会影响整个一年的健康状态。
冬至·艾灸正当时
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长,之后白天慢慢变长,此时“阴极一阳生”,从这天开始阳气生发。古代养生学家均非常重视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妇人怀孕一样,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至是三九天开始的第一天,更是补阳的最佳时机,有极大的裨益。
冬至前后进行艾灸,能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起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体现。
三九灸时间表:
一九:12月21日——12月29日
二九:12月30日——1月7日
三九:1月8日——1月16日
加强灸:1月17日——1月25日
一、什么是三九灸“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这是三九天艾灸的理论。
三九天在相应的穴位或患处施灸,能达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效果。三九天艾灸是对三伏天艾灸疗效的补充和巩固,前者是冬病冬防,后者是冬病夏治,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冬至是阴寒盛极之日,也是一阳初生之时。因为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所以选冬至作为三九灸艾灸时间的开始,就是顺应这种自然界阳气初生的作用,以助人体阳气的生成。
二、为什么要进行三九灸?夏天若阳气不足,一到冬天,天气寒冷更容易造成过敏性疾病反复发作,“三伏”和“三九”作为一年中最热和最冷的时令,是人体功能最易受干扰的时段,也是最适宜于调整人体功能的时机。因而,抓住一年中这两次改善体质的机会,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这就是夏病冬防的意义。
夏天,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通过秋天的收敛已经开始逐步往体内积累。三九天这段时间正是能量积累、封藏得最充足的时候。大寒以后这个热量又开始慢慢的向外疏散,所以这时进行三九灸就有利于帮助机体储藏更多更充足的能量。
三、三九灸适用人群“三九灸”主要适用于三类人群:
一是调已病。主要调理冬季常见慢性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咽炎,各种慢性咳嗽、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尿频尿急、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月经不调,以及颈肩腰腿痛、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是调未病。重点调理亚健康状态,如慢性疲劳综合征、失眠、神经衰弱、抑郁、焦虑、疲倦、头痛、颈肩腰背酸痛等,对于免疫力低下、有慢性发作性疾病病史的亚健康人群,有防病保健作用。
三是强身健体。通过“三九灸”来提高人体抵抗力,改善畏寒怕冷、容易感冒、手脚冰冷等症状,对夏季已做过“三伏灸”的患者,有巩固和加强疗效的作用。
冬至艾灸首选关元穴。关元穴又名丹田,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艾灸关元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具有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调气回阳的功能,用艾艾贴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
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藏住。冬至一阳生,从此时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所以除了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艾灸大椎、至阳、肾俞等穴位,从而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冬至是万物封藏的季节,人体的肾脏在五行中属水,为阴藏,所以冬至正是养护肾脏最佳时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阴阳之根”,每天17点到19点为肾经当令之时,所以选择在这时艾灸,效果加倍哦。
冬至艾灸,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还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至·养生三部曲
早睡晚起民间养生有“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的说法,冬至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因此,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而晨练过早容易使人体受寒冷空气刺激,诱发心脑血管问题。
时间自由度大的小伙伴,可将晨练安排在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早晨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则可在六七点时进行适度锻炼。
晒背保健临近年底,工作压力加大,加上天气寒冷,不仅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情绪,还容易被感冒找上门。
冬季要多多晒太阳,尤其要多晒后背,背部是身体最重要的七条运输和管理阳气的经脉汇集处,经常背对日光而坐,让太阳把脊背晒得微暖,这样体内阳气充足,经脉通畅,身心自然畅快。
饮食调理饮食原则仍然是"宜温热柔软,忌生冷坚硬"。北方在冬至时吃饺子,南方则吃米团、长线面等食物庆祝冬节。
鉴于这时阴气盛、阳气初升,建议大家可以吃羊肉大葱馅儿饺子,有扶阳温通的补益作用。羊肉阴阳都补而偏补阳,葱白通阳开窍醒神,吃过后暖胃强心。
宜昌颐元健康管理长阳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