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哮喘日哮喘治疗的三个关键词
2016-10-1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世界哮喘日年5月3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为“哮喘是可以控制的”。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防治指南(版)》指出:20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的累积患病率在年、年和年分别为1.09%、1.97%和3.02%。面对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大仁哥特意邀请到享有“京城小儿王”美誉的儿科专家刘弼臣之子刘昌艺主任,为大家做一场关于儿童哮喘防治的分享!1什么是哮喘?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呼吸道症状的具体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具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2哮喘的六大特征
刘主任把哮喘的特征,总结为以下六大类:
1.家族遗传史:各种遗传因素均有可能导致哮喘。2.过敏哮喘:春天花粉是一个很主要的过敏源,很多人都会对花粉和柳絮过敏。3.热哮:顾名思义,一般是夏季容易发作。4.寒哮:秋冬季节(11月、12月、1月、2月)比较容易发作。5.感冒后及运动后加重:感冒后抵抗力下降、运动后耗气耗血,都会导致咳嗽症状加重,引发哮喘。6.夜间咳嗽加重:晚10点以后及凌晨2-3点咳嗽加重。3哮喘的“调肺”治疗不论内因或外因所致的哮喘,其病机都是气机(可以理解为气的运动)的升降出纳(即气机运动的升、降、出、入四种形式,例如:肺的呼吸功能,呼气是出,吸气为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失常,导致肺气失宣、失降、失纳所致。对于哮喘的治疗,关键在于理顺气机。
中医认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输精于皮毛(指肺气有向上升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可以排出体内的浊气,同时可以将脾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全身),而肺开窍于鼻,与喉相连通,故外邪袭肺时,易从口鼻咽喉而入,进而影响到肺,导致肺气不利,引发其他病变。如果肺部护理不好,就易引发哮喘,进而还会产生更严重的疾病。刘主任之父刘弼臣创立的调肺学派认为:“调肺利窍,祛邪外出”,可以通过切断病邪内传途径,避免滋生变证,同时还能起到强肺固卫、增强抵抗外邪的作用,不仅可治肺脏本身疾患,而且还能治疗肺外其他脏腑病证。刘主任还提到,当孩子早期出现咳嗽、咳喘现象时,对于有咳喘史的孩子可以服用小青龙颗粒或气管炎咳喘丸;无咳喘史的孩子,3岁以下的可以服用一些成药如:小儿百寿丸、太和妙灵丸;3岁以上的可以服用:小儿豉翘颗粒,双黄连等药物。如果未见好转要及时就医。
此外,小儿有两次发育高峰,分别为4-6岁,8-12岁。对于哮喘,若能对症治疗,在14岁前均有治愈的机会。但若错过了发育高峰的治疗时机,一些病症就不太好治愈,因而,对于孩子的顽疾,家长要引起重视。4哮喘治疗的三个关键词哮喘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刘主任指出,治疗哮喘需要分为三个阶段:关键词一:定喘中医理论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因此在哮喘发作的第一阶段要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手段,可用止咳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关键词二:抗过敏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劣,空气污染、汽车尾气和雾霾天气等都会引发过敏,据刘主任介绍,前来就诊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有慢性鼻咽炎症状,而控制该症状也是减少哮喘发生的手段。在定喘治疗后,要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关键词三:健脾补肾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体质好了,就不易得病。中医有“正气(抵抗力)存内,邪不可干。邪气所凑,正气必虚”的说法,也就是说体质差异的原因,同等环境下有的孩子不容易生病,所以平时生活中通过健脾补肾的方法,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有助预防疾病。5哮喘的预防反复感冒咳嗽,慢性鼻咽炎(环境、饮食和激素)易引发哮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来预防:·佩戴口罩,减少接触棉絮、花粉、螨虫等的接触·少去公共场所·少接触患病的孩子·早睡早起·增强体质·勤通风家长要把对小儿的日常养护做到位,防重于治,从源头减少生病的机率。
刘大夫还特别为我们带来了小儿日常养护的一些原则哦~一般人大仁哥可不告诉他!6小儿养护宝典三大原则①避免晚上入睡后着凉,可通过穿袜子、睡袋来保暖。②外出活动出汗多时,要避开风口,不要在风口吹风,防止风邪入侵。③日常饮食要少吃肉,多吃黑色、白色食物和水果蔬菜。黑色食物入肾,有助于健脾补肾。因肝肾同源,也可养护肝脏。包括:黑米、黑豆、核桃、桑椹、黑枣、木耳等。白色食物入肺,可清热润肺。包括:莲子、银耳、荸荠、百合、藕粉、山药、冬瓜、鸭蛋等。二制法即对于孩子饮食采取的控制与强制方法,简称为二制法。①控制:对于胃口大的孩子,要控制其饮食量,建议可餐前多喝点汤。②强制:对于胃口不佳的孩子,要多在饮食烹饪上下功夫,让食物色香味俱全,吸引孩子多吃一些,达到慢慢调养的目的。两凉与三暖日常穿衣要注意保持头、心胸部的凉爽,肚子与后背及脚底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若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这些养护要点,那么相应的,孩子就会少生病,这也是中医强调的“上工治未病”的养生理念的体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常常会有生病的情况发生,大仁哥认为家长不必过于紧张,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除了日常的养护外,还要注意要让孩子多多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孩子的正气充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孩子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中华儿科杂志,,54(3).
2.刘昌明,刘昌艺.近百年来中医儿科四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儿科杂志》第2卷第6期年11月.
(本文仅代表医生个人观点,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