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人注意了沙尘暴来袭可能对你我
2019-7-8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
最近,北方地区正遭遇着“最强沙尘暴”……
看到此消息后,不少人开始担心,
沙尘会不会刮到咱们嘉兴来?
大家是要一起“吃土”的节奏吗?
网上甚至出现”浙江将出现重度污染天气“的传言
真相到底如何?
一起来听听省环保厅官方是如何说的吧~
据省环保厅昨日预测,北方这波沙尘污染在昨晚23点到凌晨之间对我省影响最大,短时间内空气质量达到中度污染,影响范围集中在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等浙北地区。今天全天空气质量将持续在良至轻度污染。
关于这次的沙尘暴,
中央气象台昨日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受冷空气和气旋影响,预计5至6日,北方大部将先后出现4~6级风,阵风8~9级,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部等地局地阵风风力可达10级!
目前,此次沙尘暴已影响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的19余省(市、区),影响面积达万平方公里。
沙尘暴影响不大,颗粒物污染却值得警惕!
咱们嘉兴也在受影响范围内,
因此,
小编还是要跟大家叨叨几项事项~
沙尘最先伤害肺部
进入肺部的颗粒物可导致支气管的通气功能下降、肺泡的换气功能丧失,并可进一步引起多方面的危害。长期生活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中,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呼吸系统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疾病患病率增加。
沙尘携带细菌侵袭身体
烟尘与粉尘颗粒表面富集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沉积在人的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并可以被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其他器官疾病。飘尘能长驱直入人体,侵入人体肺泡,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滞留在细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大量飘尘在肺泡上沉积下来,可引起肺组织的慢性纤维化,导致肺心病、心血管病等一系列病变。
你知道沙尘天气自我防护方法吗?
沙尘天气要注意
提早进行预防
预防胜于治疗,在大风干燥多尘的天气里,细菌病毒和支原体等微生物活动频繁,并利于传播,容易诱发咽炎、鼻出血、眼干、角膜炎、气管炎、哮喘等。平时可口含润喉片,保持咽喉凉爽舒适;滴几次润眼液以免眼睛干燥;有鼻出血的情况可以经常在鼻孔周围抹上几滴干油,以保持鼻腔的湿润,防止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多喝水多吃水果
尘沙干燥天气易出现唇裂、咽喉干痒、鼻子冒烟等情况,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上火,机体缺水还可出现排便困难,引起痔疮、肛裂、便血。多饮粥类、汤类、茶水、果汁,增加机体水分含量,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
避开风沙锻炼不要在风沙天外出锻炼
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抵抗力,是避免受凉感冒,特别是预防呼吸道疾病复发的主要方法。有风沙时应尽量避开室外锻炼,尤其是老人、体弱者,应该取消晨练,在室内锻炼。
保持室内湿度干燥天气使用加湿器
试验表明,50%~60%的相对湿度对人体最为舒适。在风沙天气里,空气十分干燥,相对湿度偏小,人们咽干口燥,容易上火,导致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还会使皮肤干燥,失去水分。对此,室内可以使用加湿器,以及洒水、用湿墩布拖等方法,以保持空气湿度适宜。
及时清洁灰尘
风沙天气从外进家后,可以用清水漱漱口,清理一下鼻腔,减轻感染的机率,有条件的应该洗个澡,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房间内落满灰尘要及时清理,用湿抹布擦拭,以免造成室内尘土飞扬,吸入呼吸道。
外出注意挡沙尘带口罩挡风沙
口罩: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外界有害气体吸入呼吸道。戴口罩可以有
效地防止口鼻干燥、喉痒、痰多、干咳等。
帽子、丝巾或头罩:可以防止头发和身体的外露部位落上尘沙,解决
皮肤瘙痒给人们带来的不快。
风镜:可减少风沙入眼的概率,风沙吹入眼内会造成角膜擦伤、结膜充血、眼干、流泪。一旦尘沙吹入眼内,不能用脏手揉搓,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几滴眼药水,不但能保持眼睛湿润易于尘沙流出,还可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不要佩戴隐形眼镜沙尘天保护眼睛尤为重要
忽高忽低的气温变化和空气质量下降使人们很容易患上感冒,从而引发病毒性结膜炎和病毒性角膜炎,这时的眼部环境非常脆弱。
沙尘天气里近视者尽量应选择佩戴普通的框架式眼镜,这样一方面眼镜起到了保护作用,阻挡沙尘进入眼中,另一方面,一旦有沙尘微粒进入眼部,泪腺分泌的泪水也可以及时将微粒冲洗掉。而隐形眼镜在佩戴时相对固定于眼球表面,当粉尘不慎进入眼睛,很容易附着在隐形眼镜上,从而导致病菌滋生,如果经常戴隐形眼镜又不注意眼部卫生,极易使炎症加重。
望一眼窗外,
天空并不是那么透彻,
这个周末,大家还是宅在家里读读书、看看剧吧~
来源:嘉兴日报(ID:cnjxrb)、新华网、文明浙江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