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用药全解读

2020-9-2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70416/5291113.html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层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咽部疾病。这种疾病可以是局部炎症,也可以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

来源:药店经理人

慢性咽炎的发病率占据咽喉部疾病的10%-12%且成年人发病居多,此类疾病主要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慢性萎缩性咽炎、慢性过敏性咽炎、慢性反流性咽炎五类,五类不同类型的咽炎其表现形式也存在不同。

1、慢性单纯性咽炎:表现为咽粘膜慢性充血,粘膜下结缔组织及黏液腺增生且咽分泌物较多。

2、慢性肥厚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咽喉长期慢性红肿、色泽红色)。

3、慢性萎缩性咽炎:萎缩性咽炎是咽粘膜与腺体的一种退行性炎性病变。成年人多见,常与萎缩性鼻炎同时存在。主要表现为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咽后壁有痂皮附着,咽喉部苍白色可见,咽喉粘膜也会出现皱纹,患者会自觉咽部发干,有时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4、慢性过敏性咽炎:临床上较为多见,如疲劳、天气变化、食用异性蛋白质食物,紧张工作等可加重,以咽部苍白色、水肿常见或双侧上颚有血丝出现,一般以悬雍垂水肿。慢性过敏性咽炎多伴发于全身变应性疾病或变应性鼻炎,总IgE超标等情况,亦可单独发病。

5、慢性反流性咽炎:与胃食管反流有一定关系,胃液由于胃食管反流直接损伤咽部粘膜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咽部粘膜及粘膜下的慢性炎症。

慢性咽炎的病因与局部因素、外界因素、身体因素、职业因素四大因素有关。

1、局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将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延误治疗转为慢性;二是慢性鼻部炎症、慢性扁桃腺炎、龋齿等影响所致。

2、外界因素:主要与饮食和生活地域有关。对于咽喉长期受烟酒、辛辣食物的刺激就易得慢性咽炎;而对于生活在气候寒冷、干燥、工作环境受空气污染的人群也易得慢性咽炎。

3、身体因素:慢性咽炎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如贫血、消化不良、大便长期秘结、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等情况也易引起慢性咽炎。

4、职业因素:如教师、演员等职业,由于长期多语言,可以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导致慢性咽炎。

而对于慢性咽炎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是咽部不适,伴有干、痒、胀的感觉,还有粘稠样分泌物不易咳出,但是很少有咽痛的感觉。除了最常见的咽部不适外,有时会在清晨起床后吐出微量的稀痰,也可能出现刺激性干咳或者声音嘶哑的情况。

而对于这些症状,通常会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以及处于疲劳状态下加重。慢性咽炎的病程较长,一般在2个月以上,症状常常反复且不易治愈,因此在慢性咽炎治疗上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积极消除致病因素以及其他上呼吸道其他疾病病灶。

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由于从解剖结构来看,咽喉部位没有纤毛覆盖,容易暴露,便于直接用药,所以可采用涂搽、喷雾、含服或者含漱等形式进行给药。

对于咽干、咽痛的患者可以选用一些含片,而含片又分为具有杀菌作用、具有抑菌作用、具有抗病毒作用三类。

1、具有杀菌作用类含片

(1)地喹氯铵含片:能吸附于细菌的细胞壁,改变细胞壁的通透性,使细菌内酶、辅酶和代谢的中间产物外漏,阻碍细菌的呼吸和酵解过程,使细菌变性,可有效的抑制、杀灭细菌和真菌,减轻口腔和咽喉部的炎症或肿胀,可作为口腔、咽喉的消毒剂使用,对于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均有疗效,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0.25mg,每2-3小时含服一次。

(2)度米芬含片或滴丸: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广谱杀菌剂,易吸附于菌体表面,改变细胞膜浆膜的通透性,扰乱其新陈代谢,从而产生抗菌作用。市场有含片或滴丸两种剂型,都可以用于咽喉炎的治疗。含片的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1-2片,每隔2-3小时含服一次;滴丸的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1粒,一日3-4次口含。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注意不宜与牙膏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

(3)地喹氯铵短杆菌素含片:此药物为复方制剂,含有地喹氯铵0.25mg与短杆菌素1mg。除了地喹氯铵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外,短杆菌素的抗菌谱也较广,两种药物配伍后可以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作用,对于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的治疗均有效,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1-2片,每2-3小时口含1次,必要时可以重复用药。

(4)西地碘含片:可以直接卤化细菌的体蛋白,杀菌力强,活性大,对细菌繁殖体、芽孢和真菌也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可用于慢性咽炎的治疗,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5mg-3mg,一日3-5次含服,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的是对碘过敏的患者不宜使用,除此之外由于哺乳期妇女使用后碘可以经乳汁被乳儿吸收影响婴儿生长发育,因此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2、具有抑菌作用的含片

(1)银黄含片:该药物主要是从金银花、黄芩等中药里面提取出来的,因此具有清热、解毒、消炎、利咽的功效,对于咽喉干燥、疼痛等不适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适用于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咽喉不适患者使用。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2片、一日10-20片,分次含服使用。

(2)西瓜霜含片:西瓜霜含片属于纯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咽喉肿痛,急性咽炎以及慢性咽炎等治疗,味道清凉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2片,一日5次含服,使用时应注意的是由于含有冰片成分因此孕妇不建议使用,尤其是具有流产史和孕早期的妇女更加不宜使用。

(3)溶菌酶含片:为一种粘多糖溶解酶,能液化细菌细胞壁,使其构成不稳定性多糖类物质,使肽链断裂成可溶解的小分子可溶性粘肽,从而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其具有抗菌、止血消肿及加快组织恢复功能等作用,适用于慢性咽炎的治疗,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20mg,每隔1-2小时含服1次或一日4-6次含服使用。

(4)金菊利咽口含片:该药物以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方式治疗慢性咽炎,由于其具有广谱、高效、迅速消炎的功效,因此在慢性咽炎治疗具有一定效果,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片,一日6次含服使用。

3、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含片

具有代表性的抗病毒作用的含有为利巴韦林含片,此药物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病毒的生长,临床中用于慢性咽炎、口腔炎的治疗,具有一定治疗效果。成人使用剂量为一次1片,一日4-6次含服使用,病症者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0片。

温馨提示:应用口含片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使用口含片时不宜嚼碎或吞咽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2)含服使用时含服时间越长,局部药物浓度保持时间越长,疗程越好,因此可适当延长含服时间;

(3)含服使用后30分钟内不宜进食或饮水;

(4)含片看似安全,但是也存在一定过敏反应,如果在使用期间出现皮疹、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停药;

(5)5岁以下幼儿服用含片时,建议选用圈式中空的含片,以免因呛着而造成喉部阻塞。

(6)口含片不宜长时间高频率使用,否则会诱发细菌或病毒的耐药性,破坏口咽部正常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的共生状态从而加重病情。

除了口含片可以使用外,还有含漱液和滴丸也是不错的选择。

1、复方黄芪含漱液:此药物中由于含有黄芪成分,可以起到消除咽部炎症的作用,因此可以用于慢性咽喉的治疗,通常每次5ml,每次2分钟含漱使用。

2、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此药物中的氯已定是消毒防腐药,具有相当强的广谱抑菌和杀菌作用,是一种较好的杀菌药,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强,对局部刺激以及过敏反应较少见,其含有的甲硝唑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而含有的薄荷水能够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可以减轻局部不适与疼痛,因此可以缓解慢性咽炎引起的疼痛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10-15ml早晚刷牙后口腔内含漱,5-10日为一疗程。使用此药物时需要注意的是含漱时至少在口腔内停留2-5分钟,如果使用期间还使用其他口腔含漱剂,应至少间隔2小时,并且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个疗程。

3、复方硼砂含漱液:复方硼砂含漱液是一种无色带有酚臭的澄明液体,其中含有的硼砂与低浓度液化酚具有消毒防腐作用,甘油除了对口腔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还能够与硼砂、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甘油硼酸钠,更有利于主药发挥药效,多适用于咽炎的口腔消毒防腐剂,使用剂量通常为一次取约10ml药液加入5倍量的温开水稀释后含漱,一次含漱5分钟后吐出,一日3-4次。

4、咽立爽口含滴丸:该药物中含有天然冰片、薄荷脑、薄荷油素、左旋龙脑、樟脑等成份,主要通过在口腔内含化然后对咽喉部起到一定清热、利咽的作用,适用于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痛、咽干、咽粘膜红肿等症状,通常使用剂量为一次2-4丸,一日4次含服使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注意切勿空腹服用或一次大剂量服用,切勿直接吞入胃肠道,避免引起胃肠刺激,除此之外在使用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补性中药。

温馨提示:使用含漱液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含漱液成分中含有一定的消毒防腐药物,因此含漱时不宜咽下或吞下;

(2)对幼儿、恶心、呕吐者暂时不宜含漱;

(3)含漱后不宜马上饮水和进食,以保持口腔内药物浓度;

(4)使用含漱液时,如果同时使用其他含漱液时应至少间隔2小时。

含片与含漱液是临床中常用的两种剂型,而对于过敏引起的咽炎可以口服使用抗组胺类药物或者局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改善症状,雾化吸入一般选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咽炎的症状。而对于慢性咽炎患者但是又伴有情绪不稳定、睡眠不佳等神经精神不适时可以选用艾司唑仑片、地西泮片等镇静催眠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此号为公益性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将尽快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chinatimecapital.com/byyyy/10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