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仲歧说养生之认识疾病说
2019-6-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孟仲歧说养生之——
认识疾病养生说-感冒
上面讲述了“习惯养生”、“四季饮食养生”、“健步行养生”,从今天开始讲述“认识疾病养生”。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认识疾病怎么能养生啊?这个问题问得好,在《黄帝内经》中讲:“上工治未病”,这里说的上工是指有高超医技的神医,能做到未病先防,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养生理论,把疾病拒之门外,让人体不得病或少得病。中医治未病思想首现于《黄帝内经》,这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在后世一直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基础,并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技术方法。 “未病先防”是预防的最高境界,如果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就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就会很快用完,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根据这种预防的思想,如果我们经常采用一些措施,进行未病先防,就不会让一切病毒细菌等“恐怖分子”进入我们的体内,把我们的生命之油揩走。另外,我们还得想点办法,为自己的生命加油,只有足够的油,才能让生命之火“小炷留灯”,燃烧得更长。那么怎么给自己的生命之灯加油呢?其实,在以上的“孟仲歧说养生”当中的“三大习惯养生说”、“四季饮食养生说”、“运动养生说”等都是为生命加油和未病先防的具体做法。那么由于各种原因而没预防住疾病的发生,得了病了怎么办,这就要首先认识清楚你到底得了什么病,这种病的发生机理是什么,在当代最好的治疗办法是什么,不要一得病在还没有弄清是得了什么病的情况下,急于用药治疗。这就是中医学中讲的既病防变,既病防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按照治疗疾病的阶段先后依次为,“有病早治”(亚健康、亚临床调理),是防在疾病未加重之时;“先安未病之脏”(临床并发症),是防在疾病未演变之时;“病后止遗”(临床后遗症),是防在疾病治愈之时。 有病早治疗就是说,一旦发现疾病,提早干预,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比如相对于感冒来说,好多人认为感冒吃药和不吃药一样,到七天就自然痊愈了,还有的朋友认为感冒不需要治疗,多喝白开水就能好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感冒了用身体抗一抗,能增强自身的免疫力等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中医学认为感冒有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气虚性感冒五种类型,在感冒初期服用相对应的药物,如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麻黄桂枝汤)、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银翘散、桑菊饮)、暑湿型感冒(急性肠胃炎、霍乱)用芳香化湿法(藿朴夏苓汤、藿香正气散),时行感冒用清热解毒法(清宣启窍利咽汤),气虚性感冒(参苏丸)一般在三天内就能痊愈。
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发很多种疾病,下面就对因感冒治疗不及时而引发的其他疾病做一讲解:
(一)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儿童,感冒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最容易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好多患各种心脏病的成年患者,就是因为在小的时候因为感冒没有及时治疗,而当时引发了病毒性心肌炎时症状又不是很明显,因此也没有进行系统的治疗,时间长了以后就会引起很多种心脏疾病,这医院做体检,大部分人的的心脏造影检查都会被告知血管被堵了50%以上的原因。
(二)容易引发支气管性肺炎。
(三)容易引发慢性鼻咽炎。
(四)容易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进而引发急慢性肾炎。
以上是对感冒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而导致一些疾病发生的简要讲解,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我在临床上亲身经历的一些具体病例。那么究竟如何通过症状来分辨感冒的类型呢?下面我用比较典型、通俗易懂的症状特点进行讲解:
首先讲感冒的一般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头昏或头痛、咳嗽,也就是说只要有上述症状就可确定为感冒了。
1、风寒型感冒兼有症状:上述一般症状外,还有怕冷、低热、无汗、头痛身痛、或咳吐白沫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症状。
2、风热型感冒兼有症状:发热重、痰黄稠、咽喉肿痛、便秘等。
3、暑湿型感冒症状:患者表现为轻微鼻塞、畏寒发热、口淡无味、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作于夏季。
4、时行感冒症状:患者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症状类似,但比风热感冒的症状要重。患者表现为突然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干咳、胸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
5、气虚感冒症状:身体素虚、鼻塞、轻度发热、咳痰无力、气短懒言、常反复感冒、或缠绵难愈等。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