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总结咽炎的误区一
2016-11-2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误区一.刷牙干呕就是咽炎
早晨起来刷牙恶心的症状,有的可能是咽炎引发,有的则是咽反射过于敏感所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因为咽炎是局部炎症,咽部的表现包括:异物感、分泌物不易咯出、咽部痒感、烧灼感、干燥感或刺激感,还可有疼痛感等等。
误区二.持续3个月算慢性,我才2个月零29天
医生判断“慢性炎症”通常是有时间要求的,如果要给这个时间加一个期限,那会是“三个月”(及以上)。
有患者朋友会追问:“曾医生,我嗓子刚好不舒服2个月零29天,算不算慢性呢?”其实曾医生的理解是,这个时间限制并不是特指某个时间点,而是突出炎症的持续性,所以不必特别较真。
误区三.咽炎就是嗓子的问题
我们俗称的咽部,从医学解剖上来说,属于“口咽”的范畴(红色箭头)。其向上连接鼻咽(蓝色箭头),向下通过喉咽连接气管(紫色箭头)和食管(绿色箭头),向前则连接口腔,暴露于空气中。
就像是一个十字路口,四面八方的气体、液体、食物都要通过这里。所以,无论哪儿条道儿上出问题,都可能引发咽部粘膜的慢性炎症。这些可能的问题包括:
1、急性咽炎反复发作。
2、慢性扁桃体炎。
3、鼻腔鼻窦病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4、口腔病变:智齿、牙龈炎等。
5、喉部疾病:声带息肉或者声带小结等。其实按照耳鼻喉科经典教科书的理论,此类疾病与咽炎关系并不紧密。但是曾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声带息肉或者小结的患者,在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后,咽部不适的症状也会明显减轻。
6、胃食管疾病:主要是反流性咽喉炎。此类患者往往不伴有明显反酸烧心的症状,主要以“异物感”或“长期咽痛”来就诊。
7、生活习惯:吸烟、饮酒。
8、环境因素:长期与粉尘、油烟、放射线、化学气体接触等。
9、职业用声者:如销售人员、教师、演员等。
10、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俗称打鼾,夜间频繁的张口呼吸,导致咽干或者咽部黏膜易受刺激。
11、体虚、衰老导致咽部黏膜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发不适。
12、情绪及其他。
这么多看似不相关的因素,其实都有可能是咽炎的“罪魁祸首”。
成年人身带嘶哑、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治疗:
雾化吸入配合小喷瓶,山海丹鱼金注射液2ml+复方丹参注射液4ml+a-糜蛋白u+地塞米松5mg。雾化一次,以上药物再加入小喷瓶,每天患处喷洒一支。连续治疗14天。治疗期间多喝水,另外戒除烟酒。(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