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结果Viltolarsen治疗杜氏肌
2023/12/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由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功能缺失引起的。Viltolarsen(维托拉生)是一种外显子53跳跃疗法,可提高DMD患者抗肌萎缩蛋白的表达水平,稳定患者运动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年5月公布了Viltolarsen最新研究结果,这是一项2期、开放标签、为期周的长期扩展(LTE)研究(NCT)评估了Viltolarsen在4~10岁适合跳过外显子53治疗的DM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2期临床为期24周研究中的所有16名参与者都参加了这项LTE(图1为临床设计),为期总共周(4年)的随访时间。所有参与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定时功能测试与自然历史研究(CINRGDNHS)组进行比较。通过定时功能测试来评估疗效,每12周进行一次评估,评估内容:主要终点从仰卧起立的时间(TTSTAND);次要终点包括跑/走10米的时间(TTRW)、爬4级楼的时间(TTCLIMB)、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和北极星动态评估(NSAA)。
图1LTE研究的临床试验设计
完成最初为期24周的第2阶段研究的所有参与者(N=16)均符合条件并过渡到LTE研究。大多数参与者是白种人(15/16,94%),平均年龄为7.9岁。总体而言,两个剂量组参与者之间的基线特征是平衡的,且与CINRGDNHS对照相似。该研究的所有参与者和CINRGDNHS外部对照组均接受糖皮质激素的长期治疗。定时功能测试用于提示DMD进展。
主要疗效终点:从仰卧起立的时间(TTSTAND)在随访的前2年表现出运动功能稳定,并在接下来的2年中运动功能丧失明显减慢
对于主要疗效终点从仰卧起立的时间(TTSTAND),接受Viltolarsen治疗的参与者在前2年表现出运动功能稳定,并在接下来的2年中运动功能丧失明显减慢,而CINRGDNHS对照组中整个4年期间观察到运动功能显著下降。?从第73周开始,TTSTAND(秒)相对于基线改善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并且在第周仍保持显著差异,对于TTSTAND(速度),从第37周开始,?到第周仍保持显著差异(P0.05)(如图2)。
*P?0.05;?P?0.01;?P≤0.
图2主要疗效终点TTSTAND的变化
次要疗效终点:各项评价显示运动功能稳定,减缓病情进展,与历史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
与CINRGDNHS对照组相比,次要终点跑/走10米的时间(TTRW)相对于基线的变化表明:接受Viltolarsen治疗的参与者在前2年运动功能稳定,并且在接下来的2年运动功能丧失明显减缓。TTRW相对于基线(秒)的变化在第73周开始时有显著差异(P?=0.01),并且在第周时保持显著差异(P≤0.0)。对于TTRW(速度),从第37周开始(P?=0.01)到第周仍保持显著差异(P≤0.0)(如图3)。
*P?0.05;?P?0.01;?P≤0.
图3次要疗效终点TTRW的变化
次要终点爬4级楼的时间:TTCLIMB(秒)在Viltolarsen和CINRGDNHS比较组之间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而TTCLIMB(速度)在第73周(P?=0.01)和第周(P?=0.)时有显著差异(如图4)。
*P?0.05;?P?0.01;?P≤0.
图4次要疗效终点TTCLIMB的变化
此外,Viltolarsen治疗组在4年期间的六分钟步行测试(6MWT)距离同样显示出稳定的测量结果,北极星动态评估(NSAA)测量结果也是如此(如图5)。
图5次要疗效终点6MWT和NSAA的变化
安全性:Viltolarsen在LTE研究过程中不良事件主要为轻中度,无停药及死亡事件
Viltolarsen在LTE研究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可以接受的,与最初24周研究中观察到的结果相当,不良事件主要为轻中度,最常报告的为咳嗽、鼻咽炎、跌倒、流感、挫伤、鼻塞、呕吐、头痛、发热和皮疹等,所有这些都随着患者康复而解决。本研究对患者的肾功能(包括胱抑素C)的实验室数据进行了随访,未报告有临床意义的发现。没有参与者因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而停止治疗,研究期间也没有发生死亡。
总之,本研究是迄今为止观察期最长的外显子53跳跃治疗临床试验,本研究已证明与历史对照相比Viltolarsen运动功能得到稳定、延缓疾病进展以及良好的安全性。根据这项为期4年LTE的结果,Viltolarsen可能成为适合外显子53跳跃的DMD患者的重要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1.ClemensPR,RaoVK,ConnollyAM,HarperAD,MahJK,McDonaldCM,SmithEC,ZaidmanCM,NakagawaT;CINRGDNHSInvestigators;HoffmanEP.EfficacyandSafetyofViltolarseninBoysWith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ResultsFromthePhase2,Open-Label,4-YearExtensionStudy.JNeuromusculDis.;10(3):-.doi:10./JND-256.PMID:;PMCID:PMC.
审批编号09150031